便利店為什么這么火?這兩個原因很關鍵!
發布日期:2019-10-12 作者: 點擊:
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很多人都說現在生意太難做?十幾年前做什么生意都能賺錢,那時跟現在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呢?市場飽和,利潤下滑。
原因一 :當很多行業生命周期處于幼稚、成長期,市場增長率較高而市場競爭者數量又少,這個時候,市場的利潤空間很大。隨著行業生命周期的階段發展,看到了產業的紅利之后,大批跟風人員進入這個行業,市場競爭者數量急劇增加,市場逐漸飽和,于是利潤開始下滑到社會平均水平。
舉例中關村從最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,到1984年營業額1800多萬元,再到99年的兩次改造。繁華了近20年的電子商業街轉型為電腦城,產業鏈不斷向高端拓展,淘汰了原來許多“撿錢”的商戶。假如你從80年代便進入中關村,那么你現在可能是資產過億;假如你從90年代進,那么你可能已經躋身中產階級;假如你現在才進入呢?可能你每天擠破頭才能養得活你一家子。市場趨勢轉變,產業遭遇寒冬| 原因二 |還有一個原因,就是隨著時代進步,科技發展,許多產品,不再為人們所需要。這時候,如果企業不懂得與時俱進,創新改進,那么,產品就會被人們所淘汰,企業經營不下去,繼而倒閉。
舉例近幾年來,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壯大,線上購物的方便快捷,大中型賣場由于經營理念的落后,加上經營成本居高不下,大賣場“關店潮”涌現,零售實體遭遇寒冬。世界零售業排名第一沃爾瑪、老二家樂福也難逃關店的命運。近日,沃爾瑪股份有限公司宣布,經過對全球約11600家門店全面評估,決定關閉269家門店。據相關數據統計,2015年家樂福在華關店數量超過15家。所以,不是生意難做了,而是當你選擇這個行業時,這個市場已經處于飽和狀態, 或者是產業已不再符合市場趨勢。緊跟趨勢,風口上的豬也會飛創業投資,一定要緊隨趨勢!明智的投資者在選擇行業時都會選擇那些處于風口的行業,善于“借勢”。而現在互聯網+便利店產業正好是風口上的那只“豬”。
政策趨勢2014年9月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的號召,幾個月后,又將其前所未有地寫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予以推動。連續五年,總理政府工作報告:融合線上線下,促進實體零售與網上購物的融合。便民工程更是政府堅持以人為本,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,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權利,提高生活水平所采取的一系列積極政策舉措。
市場趨勢國內零售業在過去的兩三年內一直呈現“大衰小盛”狀態,大賣場業態衰退,便利店、水果超市、生活小百貨等小業態生長勢頭迅猛。從2012年到2015年,全國有138家百貨關閉,262家超市關閉,6209家體育品牌店市場關閉。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,2018全國便利店銷售額同比增長23% ,門店數同比增長13% ,而百貨和超市業態的增幅都只有個位數。便利店的潛力到底有多大呢?發達國家以歐洲為例,便利店行業就占據其社零總額的5%~6%;而在中國,這一比例僅為1%~2%,發展前景十分可觀。最具潛力的便利店加盟項目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棲大會上,阿里巴巴馬云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,未來的十年、二十年,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,只有新零售。實體經濟擁抱互聯網,線上和線下結合在一起,才會產生新零售!